KVM虛拟化技術發展史及未來
發佈時間:2012-8-132008年9月,紅帽收購了一家名叫Qumranet的以色列小公司,由此入手了一個叫做KVM的虛拟化技術(KVM,全稱Kernel-based Virtual Machine,意爲基于内核的虛拟機)。當時的虛拟化市場上主要以VMware爲主,而KVM隻是在Ubuntu等非商用發行版上獲得了一些關注。
2009年9月,紅帽發布其企業級Linux的5.4版本(RHEL 5.4),在原先的Xen虛拟化機制之上,将KVM添加了進來。
2010年11月,紅帽發布其企業級Linux的6.0版本(RHEL 6.0),這個版本将默認安裝的Xen虛拟化機制徹底去除,僅提供KVM虛拟化機制。
2011年初,紅帽的老搭檔IBM找上紅帽,表示KVM這個東西值得加大力度去做。于是到了5月,IBM和紅帽,聯合惠普和英特爾一起,成立了開放虛拟化聯盟(O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),一起聲明要提升KVM的形象,加速KVM投入市場的速度,由此避免VMware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。聯盟成立之時,紅帽的發言人表示,“大家都希望除VMware之外還有一種開源選擇。未來的雲基礎設施一定會基于開源。……我們想要營造一個小廠商們可以輕松加入的生态環境。”
于是,開放虛拟化聯盟紅紅火火的成立了。從5月到8月這短短3個月間,開放虛拟化聯盟的成員已經增加到将近300個,聯盟發展的速度十分可觀。IBM現在全線硬件都對紅帽Linux和KVM進行了大量的優化,有60多名開發者專門開發KVM相關的代碼。
原本采用Xen技術的紅帽,爲什麽會想要再去搞一個KVM?而在虛拟化方面一直以來和Vmware、思傑、微軟都有着緊密合作的IBM,爲什麽會對紅帽的KVM展現出這樣大的興趣?這一切,還需要從整個虛拟化,乃至雲計算市場的發展說起……
虛拟化發展簡史
虛拟化技術最早出現在大型機時代。上世紀60年代,IBM開始在其CP-40大型機系統中嘗試虛拟化的實現,後來在System/360-67中采用,并衍生出VM/CMS到後來的z/VM等産品線。大型機上的虛拟化技術在之後20多年的發展中愈發成熟,但随着小型機以及x86的流行,大型機在新興的服務器市場中已經失去了影響力。
由于處理器架構的不同,在大型機上已經成熟的虛拟化技術卻并不能爲小型機及x86所用。直到2001年,VMware發布了第一個針對x86服務器的虛拟化産品。之後的幾年間,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講師發布了同樣針對x86虛拟化的開源虛拟化項目Xen,并成立XenSource公司;惠普發布了針對HP-UX的Integrity虛拟機;Sun跟Solaris 10一同發布了同時支持x86/x64和SPARC架構的Solaris Zone;而微軟也終于在2008年發布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中加入了Hyper-V。期間,VMware被EMC收購,XenSource則被思傑收購。
之後的幾年間,VMware逐漸在企業級市場中被廣泛的接受,Xen也逐漸在互聯網領域展露頭角。在成熟的服務器操作系統當中,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10是第一個采用Xen技術的。當時的Xen還很不成熟,乃至于紅帽還爲此取笑了Novell一番;不過幾個月後,到了RHEL 5.0發布的時候,紅帽決定也将Xen加入到自己的默認特性當中——那是2006年,也就是5年之前。一時之間,在Linux服務器領域,Xen似乎成爲了VMware之外的最佳虛拟化選擇(事實上也沒多少其他可選的)。
但是,作爲一項Linux平台上的虛拟化技術,Xen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一直沒有被接受到Linux内核的代碼當中,這對于Xen的維護者而言,不僅意味着要多做很多工作,還意味着用戶在廢了半天勁裝好Xen之後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(注:2011年6月發布的Linux内核3.0中已經加入了對Xen的支持——Xen的工程師們表示這是清理了7年遺留代碼、提交了600多個補丁的成果)。而紅帽方面,也許是因爲當時對這種脫離内核的維護方式很不爽,也許是因爲采用Xen的RHEL在企業級虛拟化方面沒有赢得太多的市場,也許是因爲思傑跟微軟走的太近了,種種原因,導緻其萌生了放棄Xen的心思。事實上,當時整個Xen的市場表現的确一般,2008年Hyper-V推出的時候,甚至有評論猜測思傑自己都會抛棄Xen而投奔Hyper-V(當然,思傑後來在官方博客上否認了這個猜測,表示自己和微軟隻是合作的比較親密而已)。
總之,紅帽決定選擇了一個新興的、基于内核的虛拟化技術:KVM。而且在正式采用KVM一年後,就宣布在新的産品線中徹底放棄Xen,集中資源和精力進行KVM的工作。
那麽,除了是Linux内核的一部分之外,KVM到底有啥好處?2008年的時候,紅帽發言人表示,KVM相比Xen有着更好的可管理性以及更高的性能。性能這一點需要基準測試來說話,不過不同的基準測試會給出不同的結果,所以性能方面孰優孰劣很難一概而論;可管理性方面,紅帽在大規模服務器自動化管理方面倒是一直很有一些心得,而且相關的工具大多是免費開源的,這點很不錯。具體有哪些工具,可以查詢KVM的這個頁面,以及Xen的維基頁面。
當然,KVM本身也有一些弱點,那就是相比裸金屬虛拟化架構的Xen、VMware ESX和Hyper-V,KVM是運行在Linux内核之上的寄居式虛拟化架構,會消耗比較多的計算資源;不過針對這一點,Intel、AMD已經在處理器設計上有專門的VT-x和AMD-V擴展,這種特性在每次硬件更新的時候也會更新,往往每次更新後都對虛拟化性能和速度上有明顯的提升,所以長遠來看,也不是什麽大問題。
圖 裸金屬虛拟化架構(左)與寄居式虛拟化架構(右)
紅帽的思路理清楚了,至于IBM是怎麽想的呢?其實也不難理解,因爲VMware目前在虛拟化(繼而到雲計算)領域的發展勢頭,和上世紀80、90年代那會兒微軟Windows在PC領域的情況實在太像了。一個隻有VMware的虛拟化市場,絕不是IBM希望看到的結果。
不過,KVM技術到現在也不過發展了三年多的時間,要知道VMware可是發展了十年,這個技術的成熟度,難免令人産生疑問:現在在數據中心裏用KVM,靠譜嗎?
IBM高管:KVM在數據中心已經足夠成熟
藍色巨人一直以來似乎對紅帽子選擇的技術一向都十分看好。從上世紀90年代的Linux商業化,各種Linux on system x/p/i/z,到這次的KVM,IBM跟紅帽一直走的很近。從1999年雙方建立合作關系開始,IBM的各個硬件産品線都對紅帽Linux進行了很多的優化,甚至在各方都認爲KVM還不夠成熟的時候,就将其采用爲IBM Smart Business Enterprise Cloud雲計算服務的底層虛拟化機制,并已經發展了一部分公共單位的用戶(比如巴西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統)。IBM系統軟件部市場與銷售副總裁,同時也是開放虛拟化聯盟委員會成員之一的Inna Kuznetsova向51CTO編輯表示,“2010年,如果你問我KVM是否已經足夠成熟到在數據中心使用,我還會表示懷疑;但是現在,我可以說KVM已經對數據中心做好了準備。”
IBM系統軟件部市場與銷售副總裁Inna Kuznetsova
紅帽方面就更不用說了。紅帽大中華區總裁潘應麟先生對51CTO編輯表示,雲計算時代的IT已經從提供解決方案逐漸變成了按需提供服務。中國的虛拟化市場發展的很快,而且企業的規模、需求各自不同,需要更加個性化、更加靈活、交付更加快速的服務,而基于KVM,就可以滿足這一點。通過成立聯盟,提供技術與市場支持,可以吸引更多的ISV加入到KVM的平台上,形成一個應用生态環境,那麽KVM成熟和普及的速度将會越來越快。從RHEL 6僅支持KVM這點,其實也能看出紅帽對KVM成熟度的認可。
紅帽大中華區總裁潘應麟先生
不過,一線的IT運維們對于這個說法似乎還表示質疑。《大話IT》的負責人之一王文文曾經在做一期節目的時候尋找一個KVM的用戶,問了19個運維都在用VMware,直到第20個才找到一位KVM的用戶,雖然這一位用戶對KVM表示非常支持,但其他19位還都不怎麽看好KVM;筆者自己也問過一些一線運維工程師的意見,他們表示在測試環境嘗試過KVM(用的系統多是CentOS),不過虛拟機建多了就會感覺很卡,不如Xen和VMware那樣穩定。
還有一點也是用戶所擔心的,那就是紅帽在采用Xen的第四年後就宣布放棄了Xen,萬一以後又放棄了KVM怎麽辦?不過關于這點,筆者認爲倒是無需太擔心。一來RHEL每一個版本的生命周期都有十年,RHEL 5會一直支持到2017年,如果不升級到RHEL 6,就不用擔心沒有Xen用的問題;二來服務器虛拟化這個領域現在有力的競争者實在太少,除非紅帽學惠普針對webOS的做法,把KVM一扔,向VMware投降了,否則,紅帽在幾年内放棄KVM是不太可能的事情。
其實作爲用戶,在進行技術選型的時候難免會擔心這擔心那的,擔心産品不好,擔心技術用了之後支持跟不上,擔心廠商鎖入,擔心成本過高。KVM到底足夠成熟了嗎?我可以用KVM嗎?用戶有這些疑問都是正常的,選型前做足測試也是應該的。客觀來說,現在的KVM肯定沒有VMware和Xen那樣成熟,Kuznetsova也說了,比如在低延時、高網絡I/O方面,KVM做的還不夠好。目前能保證的,就是在用戶有需求的時候,KVM能夠在一台宿主機上創建超過300台虛拟機,并有可能實現理論上的最大可擴展性(參考開放虛拟化聯盟官網);而在開放虛拟化聯盟,紅帽和IBM會提供有關KVM的各種文檔,并盡力營造技術社區的支持氛圍。
但是,除了上面這些之外,用戶們也應該時刻考慮一個問題:我願意接受一個隻有VMware的虛拟化市場嗎?正如同Kuznetsova所說的那樣:“我們隻是希望能夠爲客戶提供另一個選擇。”
【返回】